電影影評|《羅曼律師》理想與現實的角力,一位律師的掙扎與覺醒
《羅曼律師》聚焦一名固執且充滿理想主義的律師,在現實與金錢誘惑中迷失自我,最終覺醒並付出代價。丹佐華盛頓細膩詮釋,帶來動人心弦的角色轉變。

律師這個職業一直是電影題材中的熱門選擇,觀眾對它並不陌生。
大多數相關作品,會將故事核心放在律師面對一場案件時的成長與轉變,不論最終勝負,總能帶出某種人生體悟(韓國電影看太多,大多是這種模板)。
然而,《羅曼律師》卻不走這條熟悉的路,而是將焦點放在主角的性格、理念與心理掙扎上。它不僅描繪了一名律師的工作環境,更深刻呈現一個人在理想與現實間被選擇,可能會有偏離初心的時刻,但最後又嘗試找回自我的過程。
那正是我喜歡這部片的地方。

《羅曼律師》影評
羅曼是洛杉磯的一名辯護律師,他在法庭上始終抱持理想主義,對原則的堅持幾乎到了固執的程度。
多年來,他一直擔任事務所的智囊角色,不直接面對外界的現實衝擊。然而,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改變了一切,他的長期搭檔因心臟病離世,事務所在連年虧損下被迫關閉。失去依靠的羅曼,必須重新適應外面的世界。

他遇見了白人律師喬治,對方為了利益不擇手段,與羅曼的理念格格不入。
為了生計,羅曼加入了喬治的事務所,但在利益至上的環境裡,他那過於直率、不懂察言觀色的個性讓他無法順利融入。一次案件中,因堅持原則卻無法有效保護當事人,他間接導致對方在獄中遭殺害,這一事件徹底動搖了他的信念。

固執的力量與代價
羅曼的性格中帶有亞斯伯格症的特質,對於事情的堅持可說是近乎偏執。這份固執,使他在許多案件中成為道德上的堅定者,但也讓他在現實操作上頻頻吃虧。
電影一開始,他給人的印象是難以相處、不懂社交分寸的人。然而,這正是他長年在後勤位置上所養成的習慣,負責研究與策略,而非面對客戶與大眾。
當他被迫離開舒適圈,必須直接在現實社會裡求生存時,這些固執與不擅應對的缺點開始成為致命傷。即便如此,他仍試圖維持自己對司法正義的信念,只是隨著事件發展,這份信念開始被金錢與現實動搖。

墮落的瞬間
羅曼最大的轉折點,來自於已故當事人臨死前的交代,真正的兇手與藏身地。他原本應該將這資訊用於正義之路,但面對十萬美元的懸賞與高級西裝的誘惑,他選擇了揭發兇手,並因此觸犯法律。
這一刻,他背離了自己長年捍衛的理想,也讓自己與曾經鄙視的律師無異。當他站在那名被自己出賣的兇手面前,感受到生命威脅時,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過去最討厭的那種人。

回到原點,卻不再一樣
羅曼最終決定控告自己,承擔因貪念而犯下的錯。然而,他沒有等到審判的那一天,在回家的路上,他被殺手槍殺。
儘管結局悲劇,他的精神卻沒有隨之消逝。喬治接手了他未完成的事,並在與羅曼的短暫合作中受到影響,開始理解「不計回報的堅持」所代表的價值。
電影中,羅曼的形象分為三個階段:
- 固執的理想主義者
- 迷失於金錢與現實的墮落者
- 為信念而自我犧牲的人。
這樣的角色歷程,讓他成為一個極具層次的銀幕人物,也為丹佐華盛頓贏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提供了最有力的理由。

《羅曼律師》推薦嗎?
如果你期待的是充滿法庭攻防戰、節奏明快的律師片,《羅曼律師》可能會讓你感到意外,我認為電影的重點在角色的刻畫上,案件本身反而只是背景。
然而,這並不代表它乏味,反而因為深刻描繪了羅曼的掙扎與轉變,讓觀眾能夠更貼近角色的內心世界。
這是一部關於理想與現實的電影,它誠實地呈現了人在面對誘惑時的脆弱與妥協,同時也提醒我們,即便被現實擊垮,精神仍能在他人身上延續。

《羅曼律師》導演
丹吉爾羅伊
《羅曼律師》演員
丹佐華盛頓、柯林法洛、卡門艾喬戈
《羅曼律師》故事大綱
羅曼是一位充滿理想主義的辯護律師,在一連串動盪事件中,他陷入了嚴重的危機,最終必須採取極端行動。
《羅曼律師》預告
(延伸閱讀:更多電影系列)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