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影評|《噪音殺機》從社會現實到靈異幻象的驚悚體驗

李先彬領銜主演,《噪音殺機》在噪音與靈異之間遊走,帶出社會冷漠與人性自私的真實隱喻。
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(圖片來源:IMDB

公寓的「層間噪音」在韓國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,幾乎人人都可能有過類似的經驗,甚至這樣的社會現象還延伸出許多新聞事件。

Netflix 也曾以此為題材拍出《牆外之音》,可見它確實是貼近生活的題目。那麼,當這樣的題材被放進恐怖懸疑電影裡,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?《噪音殺機》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。
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(圖片來源:IMDB

《噪音殺機》影評

「層間噪音」是不是一個適合拍電影的好題材呢?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。

原本以為《噪音殺機》的風格會像《千萬別開門》那樣偏向懸疑驚悚,但實際上這部電影更接近「懸疑恐怖」,劇中不乏驚嚇橋段,還融合了靈異元素。電影在真實與虛幻之間不斷切換,讓觀眾難以捉摸事情的全貌,直到最後一刻才揭曉。
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(圖片來源:IMDB

氣氛營造的成功

本片最值得稱道的地方,在於氛圍的經營。觀眾在戲院裡的感官會被放大,尤其當故事聚焦於「聲音」時,聽覺的敏感更被推向極致。這讓電影中壓迫、詭譎的氛圍發揮得淋漓盡致,成功將觀眾拉進那種令人窒息的恐怖感受中。

此外,《噪音殺機》也沒有落入單純「驚嚇片」的。它不是靠一兩個突如其來的音效嚇你,而是透過持續堆疊的聲音設計,讓人產生「下一秒不知道會發生什麼」的不安感。這種處理方式雖然老套,卻在電影的主題下顯得格外契合。
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(圖片來源:IMDB

題材混搭的問題

然而,電影的缺點同樣鮮明。最大的問題在於「題材風格不明確」。

懸疑電影的魅力,來自於觀眾在解謎過程中逐步拼湊真相,但《噪音殺機》卻在中途加入大量靈異元素,讓劇情難以維持邏輯的一致性。觀眾在追隨劇情時,往往陷入「這是真的嗎?還是幻覺?」的困惑中。

這樣的處理確實營造了神秘感,但同時也削弱了懸疑片應有的「推理樂趣」。

更大的問題在於,靈異與現實兩種敘事線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整合,最後的開放式結局反而加重了這種模糊感。

電影結束時,觀眾依舊無法確定真相,我心裡想著,所以我是要接受這就是一棟鬧鬼的公寓?還是姊姊無法接受妹妹的離開就結束?當懸疑片的「答案」無法被清楚揭露,許多人就會感到挫折。

雖然有些觀眾會欣賞這種曖昧的留白,但更多人可能會覺得意猶未盡甚至不耐煩。
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(圖片來源:IMDB

演員的表現與社會隱喻

李先彬幾乎獨挑大梁,她的演出讓整部電影更具說服力。從妹妹失蹤時的徬徨無助,到為了追查真相與整個社區對抗,她詮釋得入木三分。

觀眾能透過她的情緒,感受到角色的恐懼、焦慮與決心。可以說,即便劇情有些混亂,李先彬的演出仍然是電影最穩固的支柱。

而若將鏡頭再放大來看,《噪音殺機》其實也是一部帶有「社會批判」色彩的電影。

社區居民彼此冷漠、警察敷衍應對,加上都市更新與利益交換下,生命被忽視的荒謬,這些都在電影中被點出。

它提醒觀眾,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或許不是超自然現象,而是人心的冷漠與自私。這一層隱喻,使得電影在娛樂之外,也多了幾分思考的空間。
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(圖片來源:IMDB

《噪音殺機》推薦嗎?

如果單就氣氛營造來看,《噪音殺機》絕對值得一看。它利用細微聲響就能挑動觀眾神經,並帶來強烈壓迫感。如果你喜歡在懸疑與靈異之間來回切換的複合類型,這部片會讓你感到過癮。

但若你是喜歡懸疑片邏輯完整、真相清楚的觀眾,可能會覺得《噪音殺機》過於混亂。因為劇情解釋的太少,反而削弱了解謎的爽感。

整體而言,這是一部優缺點同樣鮮明的電影,它能帶給你一場氣氛到位的恐怖體驗,但卻無法完全滿足對「懸疑解謎」的期待。

《噪音殺機》劇照
《噪音殺機》海報(圖片來源:IMDB

《噪音殺機》導演

金秀珍

《噪音殺機》演員

李先彬、金珉錫、韓秀娥、柳炅秀

《噪音殺機》故事大綱

有聽力障礙的珠英(李先彬飾演),與妹妹珠憘(韓秀娥飾演)終於買下夢寐以求的新房,卻沒想到噩夢才正要開始。

某天起,珠憘開始被來自公寓某處的神秘噪音折磨得身心俱疲。那讓人不耐的樓層噪音,不僅讓她無法安睡,更像是潛藏某種黑暗秘密的警告。

正當珠英離家工作時,珠憘突然失蹤,讓驚慌失措的珠英立刻趕回家,並與珠憘的男友基勳(金珉錫飾演)聯手追查真相。同時,住在樓下的神秘男子(柳炅秀飾演)也長期受噪音困擾,認定一切都源於樓上的這對姊妹,讓他情緒逐漸崩潰,揚言要對她們痛下殺手…。

真相究竟藏在誰的耳中?噪音背後,又是誰的瘋狂正在近逼?

《噪音殺機》預告

(延伸閱讀:更多其他主題系列)

生活日記 - 我凹特啦
知識動態 - 我凹特啦
觀點專欄 - 我凹特啦
影像創作 - 我凹特啦
內容研究所 - 我凹特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