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影評|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從童言童語看見成長的勇氣

探討孤獨、親情與自我成長的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,是一部充滿童真卻直指人心的溫馨電影小品佳作。
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劇照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劇照(圖片來源:IMDB

「你覺得最後一隻恐龍死掉時,知道自己是最後一隻嗎?」這句童言童語雖然簡單,卻透露出孩子對孤獨與存在的直白思考。
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改編自同名小說,由兩位小孩的互動揭開故事序幕。童年總是天真無邪,小朋友會毫無掩飾地說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,而正是這種單純,也讓大人們在觀影過程中重新思考關於孤獨、依賴與成長的課題。
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劇照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劇照(圖片來源:IMDB
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影評

這部電影的主角之一,Sam,是一位充滿冷知識的小孩,同時也是個害怕孤單的孩子。他擔心自己會活得比其他人久、成為家族中最後死去的那一位,因此沒有人能來參加他的葬禮。這份恐懼讓他不斷練習獨處,彷彿只有這樣,當孤獨真正降臨時,他才能承受這份難過。在大人眼中,這樣的想法也許過於悲觀,但對小孩來說,那是無法言喻的恐懼與焦慮。

Sam 的選擇,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。他害怕建立關係後再失去,所以選擇盡量不去依賴別人。這樣的情感糾結,透過孩童的視角來呈現,更加觸動人心。他的練習獨處,其實也意味著切斷與他人共享記憶的可能,而「記憶」正是每個人在生命終點時最珍貴的資產。
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劇照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劇照(圖片來源:IMDB

能與人連結是一種幸福

Sam 的成長就在這段旅程中逐漸發生。他在假期中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物,其中一位就是與他年齡相仿的 Tess。雖然電影名叫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,主角看似是 Sam,但故事真正的主線,其實藏在 Tess 的家庭背景裡。

那位「陌生爸爸」,是誰的爸爸?原來是 Tess 的爸爸。她從小就被母親教導不需要父親,直到長大後,開始對「父親」這個角色感到好奇。她從母親留下的相片中拼湊出父親的線索,並主動將父親帶到這座小島,只為了親口告訴他自己的身分。

Sam 的存在,讓 Tess 在面對這段親情時多了一份力量。儘管與父親相認並不能直接消除孤獨,但正因 Sam 的轉變,也間接影響了 Tess 的選擇與感受。尤其是 Sam 與那位拾荒老人之間的互動,成為我認為全片最感人的片段。
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劇照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劇照(圖片來源:IMDB

老人說自己是幸福的,因為擁有一個愛他的家庭,而這份話語深深觸動了 Sam,也讓他逐漸明白「與人連結」的可貴。

電影的尾聲令人滿足,Sam 協助 Tess 與她父親相認,並舉辦了一場屬於他們的小派對,在笑聲與擁抱中迎來了一個溫暖的結局。這種「兩條主線交織、彼此成長」的敘事方式讓整部片溫馨又有深度。

兩位小演員的表現也相當出色,特別是飾演 Sam 的 Sonny Coops van Utteren,他在許多特寫鏡頭中的眼神與表情都讓人印象深刻,當他說出那些超齡卻又情真意切的話語時,不會讓人出戲,反而更能引起共鳴。
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劇照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劇照(圖片來源:IMDB

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推薦嗎?

總結來說,《小島來了陌生爸爸》是一部節奏流暢、情感真摯的電影,該有的衝突與轉折都恰到好處。或許該片與一些商業主流片沒辦法相比,但這種小品的呈現方式我更加喜歡,它用孩子的眼光帶我們重新認識孤獨、愛與成長的意義,看完後會讓人心情很好,也很值得推薦給每一位觀眾欣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