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影評|《泥娃娃》童謠背後的真相,不能被知道的秘密

童謠也能變成噩夢?《泥娃娃》用熟悉的旋律包裹恐懼與人性,是台灣恐怖片的又一次突破。

《泥娃娃》劇照
《泥娃娃》劇照(圖片來源:泥娃娃 臉書粉絲專頁

台灣是個很喜歡拍鬼片的國家,其中一個原因是票房基本上都不差,但口碑好壞卻參差不齊,所以你會發現到雖然拍的鬼片多,但得到負評的也不少。除了幾年前那票房口碑雙贏的《咒》之外,我想推薦一部最新的電影《泥娃娃》,這部絕對是不會讓你失望的台灣鬼片。

《泥娃娃》劇照
《泥娃娃》劇照(圖片來源:泥娃娃 臉書粉絲專頁

《泥娃娃》影評

我認為「主題」是一部鬼片很重要的關鍵,例如「紅衣小女孩」做題材的三部曲其實票房都不錯,還有像是「頭七」、「送肉粽」這種民間習俗自然也都成為鬼片題材,但很多時候電影雖然選擇這樣的題材,但卻沒有善用這題材的優勢,就是挖掘更多與題材相關的內容。

《泥娃娃》充分掌握了它想表達的主題,為什麼是泥娃娃?泥娃娃怎麼來的?她會如何影響接觸它的人?它該怎麼解決?我認為電影就是必須要解決這些問題,同時也可以挖掘更多關於泥娃娃的故事,而電影本身就非常充分的掌握了該主題應該要有的「深度」。

《泥娃娃》劇照
《泥娃娃》劇照(圖片來源:泥娃娃 臉書粉絲專頁

而常常為人詬病的,在鬼片當中加入太多其他元素,最常見的就是愛情、親情這類的元素,萬一比例拿捏不好,那可能會讓鬼片變質,反而會影響到整個劇情恐怖的比重,《泥娃娃》在這部分可以說掌握的恰到好處,要恐怖有恐怖,要感人有感人。

不只如此,電影本身加入了 VR 的設定,原本以為只是簡單帶入劇情所需的設定,但沒想到到後面這反而成為了主角們互相合作的一個重要環節,老實說我看過很多鬼片只是單純想要找一個噱頭來起一個頭,像《女鬼橋2:怨鬼樓》也是同樣概念,有好好利用每一個出現在電影當中的設定,能說編劇很用心在設計劇情。

《泥娃娃》劇照
《泥娃娃》劇照(圖片來源:泥娃娃 臉書粉絲專頁

泥娃娃的題材選擇

老實說,一開始聽到泥娃娃是一部電影時,對我的吸引力並沒有那麼大。比起紅衣小女孩或是人面魚、送肉粽這類的民間習俗與傳說,泥娃娃對我來說就是一首歌,但要我把它跟恐怖片聯想在一起?這似乎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

但實際看完,就會知道導演是很有意識的塑造泥娃娃這個題材,從源頭開始,加上泥土本身可以延伸的可能性,加入一點簡單的故事,就讓泥娃娃這個在鬼神界默默無名的反派,搖身一變成為可與各大題材匹敵的燙手山芋,這完全歸功於電影本身在針對題材的用心,才能讓泥娃娃變得如此恐怖。

《泥娃娃》劇照
《泥娃娃》劇照(圖片來源:網路)

感人的戲碼來自演員的功勞

撇開《泥娃娃》是一部恐怖片,整部片當中男女主角的粉紅泡泡是真的挺不錯的,包含從女主角中邪之後,到最後男主角跳出來替她承受一切,雖然這並不是什麼令人意外的劇情走向,不過楊祐寧跟蔡思韵兩人真的有把「愛」演出來,我覺得這只能歸功於兩人的演技讓人完全掉入那該死的悲傷情緒裡。

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是張軒睿,我原本以為除魔的道士都要是老老的那種,像是陳博正那種風格的,一口流利台語加上年邁的外表才對味,張軒睿能撐起這樣的角色嗎?答案是我被狠狠打臉,甚至我電影當中最喜歡的角色就是張軒睿飾演的驅魔人,我只能說《泥娃娃》不只是劇情用心,連選角都是一時之選。

《泥娃娃》劇照
《泥娃娃》劇照(圖片來源:網路)

《泥娃娃》推薦嗎?

如果說《咒》是我看過最恐怖的台灣鬼片,那我會說《泥娃娃》是我看過「最好看」的台灣鬼片,這個最好看是綜合各方面的評價,我認為電影本身劇情講的相當完整,且題材發揮得當,加上演員的適時發揮,這讓《泥娃娃》看完真的會有一種「過癮」的感覺。

私心希望《泥娃娃》的續集可以趕緊開始,因為電影在片尾也是安排了不少可以繼續講的故事,到時候我肯定到場買票支持啊啊啊啊啊!

《泥娃娃》劇照
《泥娃娃》劇照(圖片來源:泥娃娃 臉書粉絲專頁

《泥娃娃》導演

解孟儒

《泥娃娃》演員

楊祐寧、蔡思韵、張軒睿、郭雪芙

《泥娃娃》故事大綱

在 VR 遊戲公司工作的旭川(楊祐寧 飾),為開發一項新的恐怖 VR 遊戲,意外將一尊來自凶宅現場的殘破泥娃娃帶回家,沒想到懷有身孕、身為文物修護師的妻子慕華(蔡思韵 飾)對其產生異常執念,不斷進行修復。

隨著家中怪事頻傳,慕華狀態也越來越虛弱,旭川無計可施,輾轉求助通靈驅魔人阿生(張軒睿 飾),而泥娃娃背後深埋的駭人祕密,也隨之浮出水面。

《泥娃娃》預告

(延伸閱讀:更多其他主題系列)

生活日記 - 我凹特啦
知識動態 - 我凹特啦
觀點專欄 - 我凹特啦
影像創作 - 我凹特啦
內容研究所 - 我凹特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