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影評|《淑女鳥》青春裡的叛逆與和解
《淑女鳥》以真摯筆觸描繪青春期的叛逆、夢想與親情,瑟夏羅南與蘿莉麥卡佛精彩詮釋母女間的拉扯與和解,讓人看見成長的脆弱與力量。

每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,屬於我們的青春期。能隨意的天馬行空做著不切實際的夢,叛逆的認為全世界沒有人了解我的想法,將現實拋在腦後只做我們想做的事情,這是我們在這個階段的「權力」。
同時,這段時期也是人生裡能夠隨意任性的時期,也是電影《淑女鳥》裡那位高三女孩 Lady Bird 的最佳寫照。
這部片就像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每個人青春期裡那份既倔強又脆弱的心情,或許我們都曾在某個時刻,和她有過同樣的想法與掙扎。

《淑女鳥》影評
片名 Lady Bird 中文翻譯成淑女鳥,在片中的含意是一個想要擁有翅膀的女孩。她對於自己所生活的這個地方不甚滿意,從片頭一開始與她媽媽的談話中就表露無遺,也順道帶出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個性。
Lady Bird 那種「我不要被困在這裡」的衝動,是許多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曾經歷過的心境。對她而言,想要離開這個地方最好的方式,就是申請其他地方的大學,進而住在她所嚮往的城市裡生活。

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,她們家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,對於大學學費的沉重壓力,又面臨著父親的失業,媽媽當然反對她這樣的想法。在母親的眼中,Lady Bird 的決定不只是自私,更是會為家庭帶來無法承受的經濟負擔。
這種現實與夢想的衝突,讓人感受到青春期的理想主義和家庭責任之間的拉扯。對於觀眾而言,這個衝突並不陌生,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站在那個十字路口,思考要不要堅持自己的夢想。

青春裡的叛逆與夢想
將鏡頭拉到校園,在這個年紀我們最在乎的,就是同儕之間看待自己的樣子。回想一下,我們是否都曾因為其他人的一句話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是個性?
在電影中 Lady Bird 當然也不例外,她害怕自己的身分沒辦法跟那些高貴有錢的人畫上等號,甚至不敢告訴朋友自己真正的家在哪。

這份自卑感推動她做出一些不太光彩的選擇,像是為了顯得自己很酷,而在課堂上對老師的分享發表出「自以為很厲害,但其實很蠢」的言論,只為了換取同儕的笑聲與認同。
這些行為或許在成年人眼中顯得幼稚甚至可笑,但它們真實地反映了青少年在尋找自我定位時的矛盾與不安。Lady Bird 追求自由的同時,也不斷在同儕眼光與自我價值之間來回拉扯。

成長課題的真實描繪
整部電影都是在談論一個十七歲少女的故事,片中所發生的事情在我們身邊也都顯而易見。對於我們想做的事情與家庭的支持與否,在片中有許多深入的討論。當她為了自己的未來與母親爭辯,觀眾可以清楚感受到那種「想被理解卻始終沒有被看見」的孤獨感。
在學校裡,同儕之間的相處、好友之間的誤會、以及最後的原諒與和解,都用很生活化的方式呈現。愛情的部分同樣不過於戲劇化,而是以輕描淡寫的方式展現初戀的甜蜜與失落。
這種平易近人的敘事風格,讓整部電影顯得真實且貼近觀眾的生活,而不是過度包裝的青春偶像劇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導演在親情的描寫上非常細膩。在 Lady Bird 與母親之間尖銳的言語背後,藏著的是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擔心與不捨。片中母親的一句:
我希望妳能努力成為那個最好的妳。
表面上看似嚴厲,其實是最深的期望與愛。
如果這已經是最好的我了呢?
當主角講出全片最令人動容的那句台詞。這不僅是對母親的反問,也是對自己的疑惑。她渴望被接納,即使現在的她並不完美。這種對自我價值的追尋與懷疑,正是青春期最鮮明的情感之一。

親情與自我接納
電影在尾聲時,Lady Bird 終於意識到自己再也不是那個堅持要被叫做 Lady Bird 的女孩了。她只是個出生在加州沙加緬度的普通女孩,但她也慢慢學會接納這個事實。
那種由叛逆轉為平和的轉變,不是因為夢想被放棄,而是因為她開始明白,家鄉與家庭也是她的一部分。

《淑女鳥》推薦嗎?
《淑女鳥》並沒有誇張的劇情轉折,也沒有刻意營造的高潮,而是以最真實的方式描繪青春。這部電影裡沒有特別英雄化的角色,有的只是活在彼此身邊的平凡人:平凡的家人、平凡的城市,以及一位有點特立獨行的高中女孩。
它推薦給每一個對生活感到迷惘的觀眾,無論你是正在經歷青春期,還是已經步入社會多年,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。

《淑女鳥》導演
葛莉塔潔薇
《淑女鳥》演員
瑟夏羅南、蘿莉麥卡佛、崔西萊茨、盧卡斯赫吉斯、提摩西夏勒梅
《淑女鳥》故事大綱
是一名來自加州沙加緬度、住在「城鎮邊緣」的高中高三生,她渴望冒險、成熟與更多的機會,這些是她認為天主教高中與工薪階層家庭無法提供的。高三這一年,她在友情轉變、初戀萌芽與緊繃的家庭關係中起伏不定,同時夢想著離開家鄉,去東岸念大學。
《淑女鳥》預告
(延伸閱讀:更多電影系列)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