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影評|《聖夜:惡魔都市》打鬼驅魔全都來,卻有些四不像的混搭實驗
《聖夜:惡魔都市》試圖結合驅魔題材與拳拳到肉的動作元素,由馬東石領銜主演,但劇情混亂、風格不一,讓整體觀影體驗略顯失焦。

一直以來,我對韓國電影都是抱持著高度讚賞與期待的態度。相較於台灣電影,我承認自己更常選擇韓國片,原因其實很簡單:好看!即使是最商業、最爆米花的作品,韓國導演總能將想表達的主題做到一個極致,不論是節奏掌控還是情緒張力,幾乎都在水準之上。這正是我長期以來喜歡韓國電影的原因。
但這次,《聖夜:惡魔都市》卻讓我不得不收回那句話「韓國電影很少會讓人失望」。

《聖夜:惡魔都市》混搭風格失衡?
由《犯罪都市》系列原班人馬操刀、馬東石領銜主演的新作《聖夜:惡魔都市》,一開始設定看起來頗具潛力。故事以一個崇拜撒旦的神祕組織為主軸,馬東石飾演的「巴宇」與兩位夥伴組成除魔小隊,試圖阻止這場惡魔災難蔓延至整個人間。
這樣的劇情設定乍看之下不但新穎,甚至令人好奇:這難道是第一部用拳頭驅魔的韓國電影嗎?在過往我們熟悉的驅魔片中,大多以神父念經、符咒或宗教信仰為主軸,鮮少有像《聖夜:惡魔都市》這般,多了一種用「打」的方式對抗邪靈。

題材創新,卻落入四不像的陷阱
實際觀影後,我感受到的並不是題材的新穎帶來的驚喜,反而是一股強烈的混亂感。不論是驅魔情節、動作打鬥,還是偶爾插入的幽默橋段,都像是拼圖的一角,彼此之間卻未能形成完整的畫面。
最讓人疑惑的是,這部片究竟想表達什麼?是動作?是驅魔?還是黑暗宗教陰謀?若每個元素單獨拉出來看,或許都有可看之處,但當這些通通堆在一起,就變得有些四不像,少了整體的聚焦與邏輯串連。

過度塞滿,導致主軸模糊
以《犯罪都市》系列為例,它之所以好看,是因為主軸始終明確:抓犯人,不管手段多激烈,目的永遠只有一個,觀眾自然也能投入。但《聖夜:惡魔都市》卻想什麼都講一點,什麼都摸一點,這樣的方式或許適合建立世界觀的續集前傳,但若作為系列首部曲,反而造成敘事上的混亂與觀眾的疲憊感。
我完全能理解《聖夜:惡魔都市》想打造屬於自己的獨特宇宙,但很可惜,這第一步走得並不穩。

馬東石依舊強悍,但角色魅力被劇情稀釋
如果要說這部電影還有哪些亮點,我想最值得一提的還是馬東石本人的表現。作為韓國影壇最具代表性的動作演員之一,他一出拳的氣場與節奏感,依舊令人熱血沸騰。
打鬼驅魔這種設定本就有點中二,但放到馬東石身上竟有種莫名合理的感覺。他拳拳到肉、用物理攻擊對抗靈體的畫面實在讓人拍手叫好,甚至有幾場動作戲設計得頗具娛樂效果,完全延續了他過去在《犯罪都市》的拳拳到肉風格!
我自己是很喜歡這種風格啦,不過把這風格放到《聖夜:惡魔都市》我就很難喜歡。

續集是否值得期待?目前看來仍有待觀察
《聖夜:惡魔都市》的片尾顯然鋪陳了後續發展的可能性,也預留了不少伏筆。但若第二集還是延續這種風格的話,我覺得自己進場看電影的可能性會大幅降低。
我並不是完全不看好這個 IP,事實上我還挺希望它能好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「動作驅魔宇宙」,但前提是,風格得收斂,節奏得聚焦,角色得深化,劇情得合理。
總之,如果你是馬東石的粉絲,或單純想看打鬼動作片,《聖夜:惡魔都市》還是可以一看;但若你是《犯罪都市》的死忠影迷,那這部片恐怕會讓你覺得有些失望,畢竟光有拳頭是不夠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