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影評|《雲端情人》談一場沒有形體的戀愛
在聲音裡萌芽的情感,與《雲端情人》一同墜入一段溫柔又難以靠近的愛。當科技成為戀人的出口,孤獨也悄悄在愛裡蔓延。

看完《雲端情人》後,我腦海中最揮之不去的,是那股落寞的空虛感。觀影的過程讓我們嚐到了愛情萌芽的甜美,享受曖昧不明、彼此訴說心事的過程,但結局卻並不圓滿。或者該說,從一開始角色設定就埋下了衝突的種子。
隨著 AI 的進步發展,更多所謂的「情緒價值」也能夠在 AI 當中找到,隨著我重新潤飾《雲端情人》這篇影評,我更加能夠感受到,未來我們離真正的「雲端情人」日子不遠了,撇除肉體...
一個真正能理解,能感受,能接住我們情緒的的「機器」,真的有可能出現。

《雲端情人》影評
在未來的世界裡,一套高度智慧的人工系統被發展出來。它能不斷進化、成長出屬於自己的個性與情感,每一套人工智慧系統都是獨一無二的,會與開啟它的使用者產生某種程度上的情感連結。而它終究,是個程式。
這套系統會根據使用者過往的信件、網路使用習慣、對話內容,逐漸理解你是個怎樣的人,進而成為「屬於你的」人工智慧,對主角西奧多而言,那就是「莎曼莎」。
兩人從朋友慢慢發展成戀人,這是再自然不過的愛情過程,只是這次戀人不是真人,而是個程式。但那份從聊天中萌芽的情感,卻一樣讓人有感。那種試探對方、確定心意的過程,或許你我都經歷過。

情感是真的,但對方卻不是
只要是愛情,就不會只有愛情。無論是人與人之間,還是人與程式之間的感情,《雲端情人》呈現了一種逃離現實責任的愛情模樣。西奧多選擇了莎曼莎,某種程度上,是逃離了人與人之間必須面對的情感責任。愛情的背後總有些不只是愛情的問題,那如果是與一個不斷進化的程式談戀愛,又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?
我很喜歡導演用這樣的設定帶出後段的轉折。隨著莎曼莎越來越「像人」,她開始對世界充滿好奇,進而與其他程式甚至真人建立連結。情感從專屬於西奧多,逐漸擴展到其他人。
電影前半段講的是人與「人」之間的關係,後半段則轉為人與「程式」的距離。這樣的落差,隨著莎曼莎的改變被放得更大——只有程式可以同時與六百多人對話,只有程式可以同時愛上四五十個人。

當獲得愛情不需要真人
與莎曼莎的戀愛像是一團沒有形狀的雲。透過聲音建立起的戀情能進入內心,卻始終無法觸碰。電影中那場莎曼莎找真人代替她的身體來與西奧多親密接觸的戲碼,更凸顯了人與程式之間無法跨越的界線。
或許導演想說的是:在不遠的未來,科技將讓我們能在不需要接觸真人的情況下獲得「愛情」。不必承擔責任、不需改變自己,只要有一個足夠了解你的程式,你就能擁有一段專屬於你的情感寄託。
我們與真人的感情,不也是透過相處與對話累積起來的嗎?所以在電應裡這段感情裡是確確實實的,情感的寄託是真實存在的...
那樣的愛,不是愛嗎?

所有的愛情都一樣
只是當莎曼莎消失,當那份情感寄託被抽離,西奧多瞬間回到原點。只剩空洞與寂寞。導演沒有用強烈的情緒處理這一段,而是用無聲的靜默來帶出孤獨的感覺。我們跟著西奧多一樣,再次嚐到孤單的滋味。
無論你跟誰談戀愛,當真心被付出,當習慣被養成,開始有了依賴感,一段感情的建立就已經完成。無論對方是誰,當一段感情的結束,我想我們都會回到最初的起點。

《雲端情人》推薦嗎?
我認為《雲端情人》之所以動人,在於導演細膩安排了每一個互動的節奏。透過聲音作為唯一的媒介,愛是否能被真實感受到?
電影刻意去除視覺的干擾,轉由聽覺引領感情的流動,不但沒削弱甜蜜與心痛的情緒,反而更貼近我們對未來科技愛情的想像。本質上這部片從未離開過對愛的探討,只是把「非人」的元素帶入其中,讓整個情感更具衝突與張力。
我們隨著西奧多一起經歷了這段不尋常的戀愛,也在莎曼莎的離開中感受到情感的剝離。最終,只剩我們與他,一同在城市的微光中分享寂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