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影評|《絕命終結站:血脈》系列最終章?死神設計的起點與終點?
死法創意滿滿,劇情環環相扣,《絕命終結站:血脈》是獻給老粉絲最好的收尾。

沒想到還會有《絕命終結站:血脈》這最後一集的收尾,我原本以為《絕命終結站5》就已經收得夠漂亮了,沒想到還有後續啊!要說到「創意死法」這種題材,還是得看《絕命終結站》系列才夠味!
這系列已經拍到第六集了,從第一集開始就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。你得知道,大多數人對「死亡」的想像其實很狹隘,畢竟很少人走在路上會突然被車撞爛,或是莫名其妙被木頭插死。但《絕命終結站》系列就是敢玩這些意外,越誇張越吸引人。這次《血脈》的劇情,則是把鏡頭拉回到最一開始,
試圖回答:死神為什麼會開始找上這麼多人?這是一部關於一切起源的故事。

《絕命終結站:血脈》的經典套路
從第一集到第五集,觀眾都很熟悉這套公式:主角會先預知接下來要發生的災難,然後試圖拯救身邊的人,接著就是觀眾最期待的「創意死法」大賞。而在這個系列裡,從來沒有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「倖存者」。
這並不是因為主角們不夠聰明或不夠努力,而是這個系列從一開始就告訴我們:「你終究無法逃過死神的設計。」死亡在這裡並不是純粹的意外,而是一種無法違抗的秩序。哪怕你暫時逃過,死神依然會透過各種匪夷所思的方式,把你帶走。
《絕命終結站》系列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告訴我們:「你或許能贏過今天的死神,但明天的設計,你一樣逃不了。」從地鐵裡的倒影、飛機機翼的碎片、到BBQ爆炸的殘骸,每一次倖存,其實都只是死亡順序的調整罷了。

《絕命終結站:血脈》的起源故事
相比其他幾集,《血脈》的格局拉得更大,但依然保有該系列的核心元素。這次的劇情加入了「血脈」的概念,死亡不再只追著「倖存者」,而是連帶影響到他們的後代。
故事中,Iris 曾經在天空景觀餐廳救下了一群人,而這群被救下來的人,正是之後幾集主角們的祖先。Iris 的孫女 Stefani 開始反覆夢見當年那場「死亡夢境」,這也成了貫穿整部電影的關鍵。
這個設定不只合理地解釋了為什麼「死神會找上門」,也讓整個系列的世界觀更完整。每一個被救下來的人,或是他們的後代,都無法逃過死神的名單。這個「血緣詛咒」的設定,不但酷,還讓死神的設計顯得更加縝密。如果你是《絕命終結站》的老粉,看到這邏輯被串起來,絕對會忍不住驚呼:「這還挺合理的啊?」

《絕命終結站:血脈》對抗死神你一定輸
對我來說,《絕命終結站》系列的看點,一直都是各種誇張又創意滿滿的死法,劇情反而是其次。但《血脈》這一集有點反其道而行,劇情比重反而拉得更重,讓我在享受死法帶來的娛樂之外,還能隨著主角一起探索這個死神宇宙的全貌。
當然啦,死神這種「你根本玩不起」的角色,還是不要隨便挑釁的好。看電影的都懂,戲裡面最白目的那個人,不是第一個死的,就是會死得最難看,而這系列簡直是這條定律的教科書,即使你不在名單上,你也是有機會來一場「小小意外」的發生(說真的,我超愛醫院那一段)。
雖然這樣講有點腦補,但我一直覺得,《絕命終結站》其實是在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告訴我們:「你無法對抗命運,只能接受它。」每一集的角色都想打破這個死亡輪迴,但沒有人真的辦得到。因為你能做的,只有接受,只是這份接受的代價,往往是血淋淋的。

致敬 Tony Todd
如果你是系列粉絲,一定會記得那個總是在關鍵時刻說出「意有所指」台詞的男人William Bludworth。這個角色的神祕感,早已成為《絕命終結站》系列的一大特色。到底他是不是死神?在《血脈》裡,電影終於給了答案。
他並不是死神本尊,但卻是「被死神盯上的那個人」。當年天空景觀餐廳的意外,Iris 救下了所有人,而她和 William 是最後兩個死神名單上的人。Iris 先走了,接著死神才開始追著她的家人們一個個收帳。等這條血脈斷乾淨後,下一個就會輪到他。
有趣的是,飾演 William 的 Tony Todd 本人在 2024 年離世,《血脈》也成了他的遺作。對於一路陪伴這系列的影迷來說,這部作品不僅是劇情的總結,更像是對 Tony Todd 的一個大大致敬。

《絕命終結站:血脈》推薦嗎?
總結來說,我非常推薦《絕命終結站:血脈》。不管是死法的創意度,還是劇情的完整度,都達到了一個很棒的水準。最重要的是,它成功把整個系列的世界觀收得漂亮,讓影迷能夠對這個「死神名單」有一個合理且令人信服的解釋。
如果你本來就是這個系列的粉絲,這部片絕對不能錯過。如果你只是單純喜歡看「意外災難片」,它也會讓你看得很過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