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影評|《范保德》鐵漢柔情的矛盾面孔,無聲裡訴盡父愛的重量

《范保德》透過一場尋父旅程,細膩映照父愛的矛盾與傳承,是一封無字的深情信笺。

《范保德》劇照
《范保德》劇照(圖片來源:網路)

在國片當中,不乏各式各樣的作品,有的以喜劇取勝,有的用恐怖片驚嚇觀眾,甚至也有以同志愛情為題材的電影。

然而在這之中,有一部看似不討喜卻寓意濃厚的作品《范保德》。它沒有追求戲劇張力的高潮迭起,而是選擇以平淡的方式訴說父子間的情感。

這份情感沉重卻平易近人,像是一封父親留給兒子的信。范保德的父親留給他的,是缺席與冷漠;而范保德留給孩子的,卻是另一種深情。觀眾在銀幕前看著這一幕幕,不免心頭一緊,苦澀中又帶著微笑。

《范保德》劇照
《范保德》劇照(圖片來源:台北金馬影展

《范保德》影評

我不是怕你死,我是怕你痛。

短短幾個字,道盡父愛矛盾卻真摯的本質。父親或許不擅於表達,但他的在意與關心,往往是藏在這樣的無聲行動裡。

導演透過回憶與現實的交錯,帶領觀眾逐步理解父親在兒子心中的形象,那是嚴肅、威嚴的楷模。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,或許也曾懷疑過自己會不會變成父親的模樣,直到某一刻才發現,無論喜歡或抗拒,我們終究會複製一些父親的影子。

范保德對父親的誤解與不諒解,長達數十年未曾化解。直到罹患癌症,才終於有勇氣面對父親的缺席,重新踏上尋找的旅程。

雖然最終依然沒有答案,父親的生死成謎,但這份思念卻真切存在。哪怕父親缺席了將近五十年,當年離去的畫面仍深深烙印在腦海裡,成為生命中揮之不去的裂縫。

《范保德》劇照
《范保德》劇照(圖片來源:台北金馬影展

父親的缺憾,孩子的力量

片尾的一幕格外令人動容。年輕時的范保德抱著孩子,說出了屬於自己的人生選擇。與父親不同,他沒有選擇逃避或放手,而是接受孩子帶來的改變。

即便內心依舊懷抱夢想,但他深知自己已經回不去了。孩子的存在,不再只是責任,而是推動他人生的美麗力量。

父親的離去,對范保德而言是無法癒合的傷口,但他沒有把這份缺憾複製給下一代。他選擇了另一條路,用「故作無情」來守護真正的深情。

外在的堅硬與內在的柔軟,看似矛盾卻又合理,這也成為角色最迷人的地方。觀眾能從這份矛盾裡,感受到父親身上最真實的掙扎與無奈。

《范保德》劇照
《范保德》劇照(圖片來源:台北金馬影展

角色的矛盾與魅力

導演曾說,范保德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一種「複合」的概念。

他既擁有工科腦袋的理性,也同時具備詩人般的敏感。他能夠展現出無情的一面,卻又在轉瞬之間透露深情。這種矛盾,讓角色看似冷漠卻不斷散發吸引力,像是一場持續不斷的自我碰撞,也成為故事最值得玩味的部分。

不過,《范保德》並非沒有缺陷。它的故事線過於龐雜,試圖觸碰許多面向,卻在有限的篇幅裡難以細緻鋪展。導演想說的東西太多,結果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偶爾失去焦點。

這種「過度想完整」的野心,反而稀釋了核心情感的力量。若能在劇情安排上更精煉,這部作品或許會更具衝擊力。

《范保德》劇照
《范保德》劇照(圖片來源:台北金馬影展

《范保德》推薦嗎?

《范保德》是一封沒有文字的深情。它沒有誇張的劇情轉折,沒有張牙舞爪的表演,而是用緩慢卻真實的節奏,堆疊出父子間最難以言喻的情感。

正因為它的沉穩與細膩,才更能讓觀眾在片刻的靜默裡,感受到什麼叫做「范保德」的愛。這是一部或許需要耐心去看的電影,但只要願意靜下心來,你會發現它帶來的感動,會久久停留在心裡。

《范保德》海報
《范保德》海報(圖片來源:IMDB

《范保德》導演

蕭雅全

《范保德》演員

黃仲崑、莊凱勛、傅孟柏、王秀峰、龍劭華 。

《范保德》故事大綱

在六十歲生日之際,范保德被診斷出罹患重病。他沒有準備赴臺北治療,而是決定與兒子一起前往日本,尋找那個五十年前離開他、遺棄他的父親。

與此同時,一位與他的過去有關的年輕人從香港來到臺灣,一場未知的旅程由此展開。

《范保德》預告

(延伸閱讀:更多其他主題系列)

生活日記 - 我凹特啦
知識動態 - 我凹特啦
觀點專欄 - 我凹特啦
影像創作 - 我凹特啦
內容研究所 - 我凹特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