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影評|《我家的事》平凡日子裡,那些名為日常的小事
《我家的事》的片段裡,都能在我的生活當中找到一點點痕跡。我喜歡電影不賣弄狗血的劇情,我喜歡電影平平淡淡的講了一個別人家的故事。

怎麼樣才算是一部屬於台灣人的電影?我認為只要看了會讓你想到小時候,想到家庭裡那些紛紛擾擾,那些只活在過往的刻板印象,就是一部屬於台灣人的電影。而《我家的事》就是一個能引起台灣人共鳴的故事。

《我家的事》影評
其實我沒想到《我家的事》會採用「非線性」的方式來講述故事,因為想要講好一個故事,最安全的方式還是從頭開始到結束。不過《我家的事》這種說故事方式,意外的讓我感受到不同的魅力。
這種非線性的方式,我會用「碎片化」來討論這部電影,優點是能塞的東西很多,但缺點是對於情緒堆疊並沒有幫助,線性故事的好處是情緒可以不斷堆疊,但《我家的事》採用非線性,甚至過於零碎的片段拼湊的「四個小短劇」概念來進行。

確實在哭點上很常在一個點上就結束了,不過我覺得這就是《我家的事》的魅力,電影本身當然可以做到「哭點」,特別是這種親情題材,要惹哭觀眾肯定不是困難的事,但我就喜歡《我家的事》的那種隨性與不刻意。
這種不刻意放在電影裡面,看起來只是稀鬆平常的日常,都成為了一條條回到過去的時光隧道,回想著小時候看著爸爸媽媽的曾經,還有家庭的生活,都能在這些碎片當中找到能勾勒的回憶。
到正片結束那一刻,我才開始掉淚,因為我想到太多過往與家人相處的點點滴滴,過程當然不都只有快樂,也有難過、生氣與爭執,但已經是能談笑風生的年紀,回頭看也都只剩下那些快樂依舊存在著,我想這是《我家的事》帶給我最棒的禮物吧。

令人「懷念」的刻板印象
在田調上不得不給《我家的事》一個讚!他們在拍這家人的故事時,真的把上一輩的故事重點都拍出來,特別是在爸爸跟媽媽的角色上。
爸爸是個拉不下臉道歉的王八蛋,愛面子但卻對被辭退無能為力,想靠賭博贏一把卻輸個精光,連精子數都比其他人少,兒子也不是自己親生的,他的人生可謂是「可悲」,但你還是能看到他笨拙的希望與家人打好關係,只是他不知道該怎麼做。
媽媽則是因應著期待,努力想生個兒子出來,但卻因為老公沒辦法生,轉而求助老公的朋友,她的無奈與辛酸是能夠被理解的,反而是她的感受沒有被老公理解,喊生的是老公,喊不生的也是老公,但在婆家的期待裡,她似乎也只能硬著頭皮的「一定要生」。
這種強烈且「政治不正確」的刻板印象,放在現代當然已經不適用,但透過電影我們可以看到,過往我們的父母親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,雖然我小標題用了「懷念」兩個字,但對於大一點的長輩來說,肯定不懷念吧(笑)

平凡又普通的日子才是日常
看習慣重口味的電影,來看《我家的事》肯定會有些不習慣。我喜歡《我家的事》其中一個點,就是因為它的口味清淡。口味清淡的意思是,它並沒有刻意想透過劇情設計來製造衝突與高潮,一切都是很自然而然發生的。
畢竟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,本來就是平凡的,甚至可以用「無聊」來形容,而《我家的事》在這種日常當中,去找出可以拍出來的內容,並設計成一家人的故事(雖然挺複雜的就是了)。
這正是日常的精髓,就是平平淡淡,平凡就是幸福的那種味道。

《我家的事》推薦嗎?
看完電影,我想到很多過去的記憶片段,跟爸爸大聲吵架的時候,跟媽媽耍賴鬧脾氣的時候,一家人走在路邊開心大笑的時候,以前家裡窮,爸爸偷偷買玩具給我們被媽媽罵的時候。
每一個電影的片段裡,都能在我的生活當中找到一點點痕跡。我喜歡電影不賣弄狗血的劇情,我喜歡電影平平淡淡的講了一個別人家的故事。
我很喜歡《我家的事》。

《我家的事》導演
潘客印
《我家的事》演員
曾敬驊、藍葦華、高伊玲、黃珮琪
《我家的事》故事大綱
「你知道我們多拼命,才能成為一家人的嗎?」
尋找身世之謎的姊姊小春(黃珮琪 飾)、半路認父的弟弟夏仔(曾敬驊 飾)、試圖逆轉人生的老爸阿冬(藍葦華 飾)、挑戰人工受孕的媽媽阿秋(高伊玲 飾),在一個平凡的台灣鄉間家庭,四位家人拼了命,就是為了成為彼此生命中的家人。
可是,心酸、恐懼、孤獨與勇氣,卻一一成為他們的人生難題,在他們疲憊幽暗的心中,能否照進那一道名為家人之愛的光芒呢?
《我家的事》預告
(延伸閱讀:更多其他主題系列)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