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點專欄|當媒體選邊站,誰來守護真相?
在高度自由的台灣,我們能支持任何立場、發聲於任何平台。但這樣的自由,若沒有對媒體的監督與質疑,最終只會讓「資訊」淪為立場的附庸。當媒體偏頗報導成為常態,誰來守護我們的真相?

台灣有個很棒的地方,是我們都能以自身的政治立場為榮。無論你是哪個黨派的人,我們都可以在各個地方講我們想講的話,支持我們想支持的人,這是民主賦予我們的其中一項權利。
只是,民主帶來的高度自由,似乎並沒有能約束國家重要的第四權「媒體」,在台灣的新聞台,各種不同立場的政治內容放送,真的還是假的仿佛已經不在重要。
媒體似乎變成「服務特定色彩」的存在,在這樣的情況下,人民該如何監督媒體作為第四權的角色?

當媒體無法公正報導
現今台灣在報導新聞,尤其是政治新聞,所夾帶的「政治立場」實在過於偏頗,相信你只要是台灣人,多少有了解一點政治,都會知道哪幾台媒體跟哪個顏色的政黨的立場一致。但這樣會帶來的問題是,報導內容無法公正。
前總統陳水扁曾經提出「黨政軍」退出媒體:
「要徹底落實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,就必須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,還給媒體獨立自主的空間。」── 陳水扁
當時推動政策的目的,在於推動民主深化,防止政府與政黨直接掌控媒體或教育資源。而該政策當時成功的影響國民黨,讓它們無法藉由控制媒體,來繼續影響當時媒體報導的內容。但看回現在的台灣,我們真的有讓黨政軍離開媒體嗎?現在的媒體報導真的是公正的嗎?
當你的報導都帶有政治色彩時,其實很難達到真正所謂的「公平」。

被政治色彩的媒體
「最低劣的大眾文化是:缺乏資訊、錯誤資訊、刻意誤導,以及對真相與人民生活現實的蔑視,這些正吞噬真正的新聞業。」── Carl Bernstein
談到新聞與政治色彩,不得不提2020年中天新聞被關台,其原因就是因為新聞專業倫理失衡、高層干預新聞方向,每篇新聞都帶有立場進行故意操作,針對當時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的韓國瑜進行「造神」運動。
當媒體無法給予公正報導的問題,在於它們本身就已經存在「立場」,該立場會吸引到的,是與之相同立場的人。會影響的,是對於事件本身並沒有概念的一般民眾,這樣不公正的報導在台灣媒體尤其嚴重。
當不需要查證的資料在電視、網路與紙本上,透過不同媒介下的給予人民錯誤資訊,卻不需要對此付出任何代價時,其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「政論節目」的出現。

以近期爭議案件「柯文哲貪污案件」,許多特定政治立場的政論節目花了多少篇幅在該議題上大作文章,在討論的內容上,又有多少有談及「正確」且「實際」的內容。
最可怕的是,沒有人需要因此而負責。
被染上政治色彩的媒體所報導的內容,我們該如何才能相信?若中天當時的行為是錯誤的,被關台以示負責,那為何我們可以縱容現在媒體的行為,就只因為「政治立場」不同嗎?

政治立場不同,不代表可以縱容
政治立場,是你是否接受該媒體內容的關鍵。我相信,以多數台灣人來說,我們都是討厭被中國欺壓的,所以你可以說「中天新聞」在本質上就有「原罪」,因為它們的報導是偏頗國民黨的,而國民黨與中國的關係又如此密切,自然我們會把「支持中天,就是支持國民黨,也就是支持中國」的關係鏈連結在一起。反之,其他媒體也可以運用相同脈絡去思考。
當這個邏輯成立,會造成可怕的後果。你的政治色彩會連帶影響媒體製作的內容,而支持者會在不自覺當中,只聽到自己「想聽的聲音」,卻會忘記審視該內容是否正確?是否公正?在這病態的結構底下,很可能已經沒有辦法指出哪一間媒體有辦法做出「公正的報導」。

守護新聞公正,從監督媒體開始
無論你是支持哪一個黨派,無論你是喜歡看哪一台特定媒體的新聞,我們是否都該放下彼此的政治立場與成見,去思考我們現在正接收的內容,真的是正確的嗎?
當我們都能接受到正確的資訊,才更有判斷是非的餘裕,若我們一廂情願的相信媒體餵食我們的資訊,卻不管正確與否。那影響的不只是價值觀,更多的可能是我們會變成政黨之間鬥爭的武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