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點專欄|喜歡不要太過頭,談一場剛好就好的戀愛
與其把喜歡當作追逐的目標,不如單純去享受「相處的快樂」。因為真正能讓兩個人靠近的,不是刻意討好或頻繁聯絡。

之前和朋友聊天,談到愛情的一些心事,讓我有些感觸。
朋友說,他曾經很喜歡一個人,喜歡到什麼都願意為對方做,毫無保留地付出,幾乎是把整個自己交出去。當時他真的很認真,認真去感受對方的喜怒哀樂,認真想成為那個能給對方幸福的人。
但最後,他們並沒有在一起。沒有想像中的圓滿結局,沒有一起走到未來。只剩下自己原地困惑,懷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。
我們聊著聊著,就問了一個問題:「為什麼會這樣?」
明明那麼喜歡一個人,該做的都做了,真心也給了,怎麼最後還是走向結束?後來想了很久......我覺得,也許答案是:
因為給得太多了。

我們常以為,愛一個人就是全力以赴,不計代價,不留退路。想著既然喜歡,就要讓對方感受到,讓對方知道自己願意為他做一切。但很多時候,我們忘了去思考,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。
以我自己為例,我上一段喜歡的對象,也是投入了非常多心思。每一個對話我都細細讀、每一次相處我都努力讓氣氛最好,送小禮物、幫忙處理她生活上的小煩惱、說貼心的話…… 我認為這些都是對她好的表現,是在用行動表達我的在乎。
可是後來我們有機會談開了,她告訴我,其實我做的這些,雖然看起來很好,但對她來說,卻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。
當下的我才驚覺,我真的迷失了。

我把太多重心放在她身上,忽略了自己的感受,也忘了經營自己的生活。我活得好像只剩下她,只為她存在。每一次她回訊息的語氣、每一次小小的冷淡、每一個情緒的落差,我都想得太多,陷得太深。
結果是,我好像變得不像我自己了。
回頭想想,其實愛一個人,真的「剛剛好」就好了。剛剛好的關心、剛剛好的陪伴、剛剛好的出現,才不會壓得對方喘不過氣,也不會讓自己迷失在那段關係裡。
真正健康的喜歡,是彼此都能自在地做自己。你有你的生活圈、你有你自己該努力的事,而不是把全部的時間、精力、情緒都投注在對方身上,彷彿少了對方就無法呼吸。這樣的關係不是愛,而是依賴。而依賴,是一段關係裡最脆弱的部分。
戀愛應該是輕鬆舒服的,是能讓彼此成為更好的人的狀態,而不是誰犧牲誰成全。當我們過度付出、過度期待,也就容易對結果產生執念。原本「喜歡」是一種單純的感受,卻因為太想得到對方的回應,變成了一場緊張的拉鋸戰。
所以我想,或許我們可以試著改變一點想法。

與其把喜歡當作追逐的目標,不如單純去享受「相處的快樂」。因為真正能讓兩個人靠近的,不是刻意討好或頻繁聯絡,而是那種「在一起很自然」的感覺。
當你不再把「追到對方」視為目的,反而會在過程中多了許多輕鬆的空間,讓關係自然發展,也更容易看清楚對方和自己的步調是否一致。
有時候,放下追求的壓力,才會找到真正的親密。
所以,談戀愛的時候,不妨試著用「剛剛好的喜歡」去靠近一個人。這樣的喜歡不會壓得人喘不過氣,不會用愛綁住對方,而是讓人安心、自在,覺得你是一個可以一起生活、一起分享世界的人。
或許我們不需要轟轟烈烈的愛情,只需要一段輕鬆舒服的關係,兩個人剛剛好在一起,不用太多修飾,也不用太多計算。能一起笑,一起聊,一起經歷日常瑣碎,這樣的愛情,就很好了。
-
(延伸閱讀:更多其他主題系列)




